今年以来,黄石港区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和部署,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主题活动为抓手,以打造全市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城区为目标,围绕临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举措,推动全区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畅通开办企业全流程
(一)简化企业登记注册业务流程。对资料齐全的个体工商户办理执照实行“秒批秒办”“立申立办”,当场发放执照。全面推广使用电子证照,指导申请人通过“电子营业执照”手机APP或者微信小程序自行下载电子营业执照,结合湖北政务服务网和湖北省市场监管局政务服务中心为主的全程电子化登记渠道办理执照,实现登记注册业务全程网办。截至目前,全区新登记个体工商户410户,电子营业执照下载使用率100%。
(二)逐步放宽市场主体准入门槛,打破登记壁垒。持续推进准入、准营、退出“三个便利化”服务举措,探索推行名称自主申报承诺制、经营场所申报承诺制、经营范围申报承诺制三位一体的登记便利化环节,促进市场主体登记更加便捷。此外,将简易注销登记的适用范围扩展到了个体工商户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取消了执照遗失报纸刊登公告环节,改为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免费公告,公告期由45天缩短至20天。
(三)统筹推进食品行业“证照分离”。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下,针对低风险行业的食品生产和经营许可,推行告知承诺和“先证后查”,不断提升食品经营许可工作便利化、智能化水平。同时,市场监管部门依托湖北省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将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信息自动推送到各个部门,搭建起部门之间数据共享和交换的便捷平台。截至3月15日,市场监管部门向其他部门推送证照分离信息共计214条,数据下载率86.45%。
二、净化市场经营秩序,推动包容审慎监管
(一)铺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面。降低对低风险行业市场主体的检查频次,针对广告经营、成品油、黄金饰品、建材、电动车、涉金融企业等行业领域,定期组织不定向全覆盖“双随机”抽查和特定领域定向抽查,对企业做到“无事不扰”。
(二)健全包容审慎监管制度。根据全市首次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罚清单,对轻微违法行为实行“首违不罚”。对日常监管工作中遇到的轻微的违法行为,坚持以当场责令整改为主。
(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知识产权综合保护和监管力度,依托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为有需要的知识产权企业提供专业、快速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加强对电子商务、互联网、专业市场等重点行业、领域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监管。
三、拓展网络布局,推动政务服务不断向下延伸
(一)强化数据互联互通。积极配合全市“一网、一门、一次、一号”优化升级,建立了主题目录清单和办事指南清单,全面对接国家、省、市已提供支持的共享数据,实现数据互联共享全链通。围绕“鄂汇办”APP、湖北政务服务网等系统平台扎实开展“一网通办”工作,目前全区事项可网办率达100%。
(二)完善便民高效的政务服务。对286个区级即办件中进行梳理,选取30个民生高频事项,推进企业群众办事“网上办、马上办”,实现零跑腿。积极推进部门间、环节间的无缝对接、集成办理,对“我要开药店”、“我要开饭店”、新生儿落户等7个主题事项实行“一事联办”。升级“便民服务+”模式,创新“社区网格员收集上传资料+网上平台集中受理+送证上门”的服务模式,全区老年人实现“不见面”办理老年优待证。
(三)积极推动“跨城通办”机制。与鄂城区签署了行政审批领域合作框架协议,推动2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在两地跨区域通办。两地政务服务大厅互设授权通办窗口,统一规范申请材料、审查要点、流程和时限等办理流程,开启异地视频会商收件办件模式,明确专人授权负责联办帮办代办事项,对异地申请符合条件的事项落实咨询、收件、审查、结果送达等服务。
四、提供精准对接,提升纳税服务质效
(一)持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截至目前,全区三项政策减税降费共计579.13万元,出口退税770.92万元。在认真落实减税降费等相关政策的同时,继续深化“非常满意”的服务理念,发扬“金牌店小二”精神,破除服务表面化、缺乏群众立场等问题。
(二)倡导税企良性互动。积极开展大走访大调研,畅通交流渠道,倾听纳税人心声,查找工作短板。先后对接纳税人近1000户次。对于纳税人反馈的诉求,做到24小时内响应,并建立整改台账。组织开展2020年度纳税信用评价,引导市场主体健康有序发展,维护营商环境的和谐,目前已完成系统初评。
(三)积极开展便民办税服务。以“非接触式办税”为抓手,打造“不见面的服务”,提倡“错峰申报”、“网上办税”、“预约办税”,节省市场主体办税成本,截至目前,全区网上申报率99%,位居全市前列。
五、畅通金融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一)畅通企业金融支持渠道。主动与市直部门,银行和融资机构对接,积极争取政策兑现、项目扶持,建立财政资金和金融、社会资本联合支持产业创新的投入模式,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落实信易贷、银税贷、科创贷等支持企业发展的融资项目,计划帮助企业融资5600万元。
(二)创新信贷支持模式。针对小微企业、“双创”企业等融资难、融资贵难题,以“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为参照,创新合作方式,与市担保集团合作开展黄石港区政担金融服务合作业务,为辖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三)持续实施“金种子”“银种子”计划。支持湖北天华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湖北威仕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凯鑫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黄石市洪兴塑料模具股份有限公司在四板挂牌。湖北天华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湖北联海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已纳入省级上市后备“银种子”企业名单。重点培育联海集团进入上市后备“金种子”企业名单,精准培育网安科技、九州物流、卫材药业等进入上市后备“银种子”企业名单。
六、搭建产学研融合发展平台,强化人才支撑
(一)探索“产学合作”模式。鼓励辖区企业直接购买使用科技成果,积极引导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对接。采取共同攻关、技术合作等形式,指导帮助网安科技、天华智能、邦之德牧业等辖区企业与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深入开展校企对接“产学研”活动,建立了黄石市群团组织大数据校企共建研发中心、武汉东湖学院盛世乾宇智慧社区数据技术研发中心等校企共建中心。全面实施“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工作,帮助威仕生物、达美滋等21家企业与湖北师范大学等高校达成合作协议,实施发酵豆粕产品质量评价研究、互联湖北(群团组织)大数据管理云平台等多项科技成果,转化金额达近1000万元。
(二)着力解决企业招才难问题。依托黄石市科技局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建设,缓解企业招才难问题,引导永辉智能、达美滋、兴达网络、英才智能等有研发需求的企业入驻,帮助企业招才引智,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七、强化法律保障,营造公平正义的司法环境
(一)加强服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加强黄石港区公共法律服务大厅建设,以优质、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帮助困难群众、企业,让群众在服务大厅内就可以办理法律援助、法律咨询、人民调解、律师服务等公共法律服务项目。
(二)优化法律服务方式。积极推进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和12348热线服务,做好涉及民营企业的法律援助工作,对民营企业农民工和困难员工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请开辟绿色通道,全力维护民营企业的正当权益,提高优化营商环境的宣传影响力和覆盖面。已建成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三级联动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全区33个社区均已安排律师下社区,及时为辖区内的企业和群众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
黄石港区将以思想破冰为契机,彻底解决影响营商环境的“堵点”“痛点”“难点”,当好“店小二”,树牢系统思维,以自我革命精神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对标对表一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以一流的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首页 | 网站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黄石港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湖北黄石市黄石港区人民政府磁湖路180# 联系电话:0714-3042828
鄂公网安备 42020202000007号 网站标识码:4202020002 鄂ICP备1601930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