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港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五”工作回顾和 “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展望
发布时间:2005-03-18 来源:区教育局

进入“十·五”以来,黄石港区教育在“九·五”工作全面完成的基础上,本着“巩固、提高、改革、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调整工作思路,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贯彻落实“两全”上,一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二是全面启动教育改革,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区属14所中小学中,省级示范学校2所,市级示范学校9所,先后创建了省级“两基”工作先进城区、省级教科研8强县(市、区)、省级首批新课程改革实验区、全国幼儿教育强区、省级信息技术教育先进城区、省级新课程师资培训示范基地等等,全区教育稳步上升,在全市乃至全省已有一定地位,顺利完成了“十·五”工作目标。

“十·五”工作简要回顾

一、主要成绩

(一)素质教育步上新的台阶。

1、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为提高全区教师素质,我们狠抓师资培训工作,建立了区级教师培训基地,健全了培训机制,保证了培训经费,以努力提高全区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提升教师综合执教能力。同时,大力实施“名师工程”,培养了一大批教师骨干,树立了一大批名师典型。全区现有在职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192人,省级优秀教师16人,省级师德标兵1人,省级骨干教师60人,国家级骨干教师3人。

2、科研兴教,科教兴区,教育科研成绩斐然。

目前,我区初步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探究性学习体系构建研究”等8个国家、省级课题为龙头,以20多个市、区级课题、50多个校级课题为基础,主从结合,多方互补的课题网,形成了以“八中、沈家营小学、武汉路小学”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基地,以“广场路小学”为代表的“探究性学习”研究基地,以“中山小学”为代表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基地,以“老虎头小学”为代表的“心理教育”研究基地,以“十四中”为代表的“艺术教育”研究基地。在2002年省教育厅、教科所举办的湖北省教育科研8强县市区评比中,我区脱颖而出,成为黄石市唯一的“湖北省教育科研8强县市区”。

3、大力发展现代技术教育,全面提升学校档次。

近年来,我们多方争取政策,争取银行贷款,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建起了微机室、校园网。到目前为止,区属学校已拥有微机2000多台,黄石八中、十四中、沈家营小学、武汉路小学等学校已建成了先进的校园网,黄石八中等学校还与北京清华、北大附中等名校联合,建起了远程教育网校。区教育局也建起了区域网,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现在,全区已获计算机合格证的教师达80%以上,40%以上的教师能制作课件,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黄石港区基础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全力实施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时刻,国家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2002年我区有幸成为了全省23个省级课改实验区之一(黄石唯一)。抓住课程改革这一契机,我区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大胆改革创新,努力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强化学校教育管理,转变学校教育职能,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不仅教会学生学习,更注重教会学生会学。课改实验工作使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5、学生素质逐步提高,中考成绩独占鳌头。

十五期间,素质教育的落实不断深化,在关注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全面发展中,一批有个性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培养了国家级运动员程菲、袁培琳等,涌现出了世界国际象棋冠军余央漪,一大批中小学生在文体方面荣获全国、省、市各级荣誉,一大批学生在各学科知识竞赛和科技创新比赛中崭露头角,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严格管理和深化改革中逐步提高和优化。

连续5年,我区中考成绩在全市独占鳌头,上省重点——黄石二中绝对人数和比率稳居全市第一,特别是2005年中考,我区上黄石二中绝对人数达到全市统招指标的一半。

(二)办学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1、教师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不断改善。

教师的待遇问题是我区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我们加大了教师工资和学校收费的监管力度,始终保持教育经费支出的“三个同步增长”,确保了在职教师的国家统一规定的标准工资财政全额拨款到位,国家和省级津补贴由财政和学校自筹全额到位,确保离退休教师的各项费用全额到位。全区在职教师的财拨人均月工资由10年前的135元提高到现在的1085.5元,增长幅度达到7.04倍。全区教师现在的人均住房面积为19.7M2,较10年前的大多数教师无住房,或房屋条件极差的状况,可以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2、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近两年来陆续建设了南湖小学综合楼、沈家营小学实验楼、中山小学综合楼、八中综合楼和实验楼、十四中实验楼、十五中教学楼,总计建筑面积32404m2,总投资2922万元、建成了广场路小学塑胶操场、武汉路小学塑胶操场、中山小学塑胶操场,总计建设面积6800 m2,总投资190万元、十八中教学楼、实验楼建成并已投入使用、十九中校园整体改造已经启动、建设了沈家营小学校园网、武汉路小学校园网、中山小学校园网、八中校园网、十四中校园网;各校不同程度地建设了学生微机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和电子学术报告厅等现代信息设备。这一系列举措使我区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善,逐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求,提升了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

(三)激活办学体制,调整教育布局。

针对学校重复设点、体制不顺的状况,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指导思想,对学校布局进行了合理的调整,从根本上对教育资源进行了优化重组,布局更趋合理,充分发挥了教育资源的优势,提高了办学效益。为了创新办学体制,打破政府单一办学格局,形成公办、民办学校并存并重,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我局率先在小学学段进行了办学体制的改革创新,利用中山小学名校优势,与深圳金达科技公司合作创办了中山金达中英文学校,并于2003年秋季已正常开学。2004年,依托广场路小学名校名牌,将广小和南小合并,在原南小校址上办起了高起点、高标准的黄石市广场路英才学校。此举实现了学校的强强联合,发挥了名校的品牌效应。

(四)激活用人机制,深化人事改革。

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形势需要,2001年,我区全面铺开校长竞争上岗工作,把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学校领导岗位上。次年,在十八中进行人事制度改革试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通过改革,逐步推行教师聘任制,使教师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变压力为动力,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2004年启动了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区1150名在编教职工全部参与了人事制度改革,有52人因身体和年龄原因,学校内部退养安置;有45人从原教学岗位落聘,其中10人转岗,24人内部待岗,8人进修学习,2人自谋职业,1人辞退,同时根据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向社会招聘青年教师160人,充实了教师队伍,实现了优胜劣汰。2005年根据区委、区政府用人制度,通过严格考核,招录了名优教师23人,补充了我区教师队伍,有效改善了教师队伍结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是黄石市的中心城区,是黄石市的教育大区。我区的教育发展虽然处在全市的领先地位,但与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与教育发展的形势,与省内外城区教育先进水平,与群众对教育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教育的管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区教育局的管理职能还不够完善。我们从过去的单纯管理小学发展为管理整个义务阶段教育,管理面扩大,而相应的管理职能没有随之调整,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特别是教育局对学校干部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权十分有限,制约了教育主管部门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要求。虽然教育经费逐年增加(仅能满足全区教师的四项基本工资的拨付),但限于政府财力,对教育的投入,还不能满足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市教育局下放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却没有相应下放应该用于义务教育发展的教育费附加。教师继续教育、教研活动等专项经费未到位,教师政策性工资自筹渠道不畅,多元化的教育投入格局尚未形成。政府对特困生实行学杂费减免后,又没有稳定的渠道予以补偿。目前,我区中小学普遍存在欠债现象。

三是教育的现代化发展还比较滞后。教育的发展需要现代化和信息化。相对于教育发达地区和先进地区,我区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程度还较低,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设施设备发展还很不平衡,资金缺口很大,市教育局有关部门承诺的贷款利息不能到位。沈家营小学负债140万元完成了千兆校园网的硬件建设。八中是全省信息技术示范学校,基本实现网络化教学,但校园网的建设只完成了一期工程等等。这些与领先全市的教育地位不相适应。

四是学校发展不平衡,薄弱学校的改造困难较大。我区既是中心城区,又是老城区,大多数学校发展空间小,既有省、市级示范学校,也有近几年才从企业剥离出来的薄弱学校,学校发展的规模不一,教育质量也相差较大。十八中、十九中、楠竹林小学和江北学校的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一定的周期,教育质量和水平与我区名校靠拢还需一个较长的过程。随着城市建设发展速度加快,新建住房日益增多,人口大量涌入我区,学龄儿童不断增加,致使部分学校学生入学压力增大。

“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是我区教育发展再上新台阶的关键五年,是实现我区教育战略计划和教育走向全省、全国的重要机遇期,为保证我区教育“十一·五”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基本宗旨,坚持“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满意,持续发展”的方针,科学制订目标任务,统筹安排教育计划,促进全区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二、主要发展目标

(一)学前教育:幼儿入园率达95%以上,新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1所,市级示范幼儿园2-4所。

(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99.9%以上,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0%以上;小学在校生巩固率100%,初中在校生巩固率达99%以上。

调整教育布局,优化资源组合,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将黄石十八中和老虎头小学合并,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兴建黄石港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三)民办教育:坚持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协调发展的原则,认真实施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创新教育机制。重点发展黄石市中英文学校和广场路英才学校,中英文学校实现初中阶段规模性发展,把广场路英才学校建成全市示范性窗口民办学校。

(四)学生素质: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学生总体素质合格率达99%;90%以上学生掌握一项技能和特长,成为合格+特长的毕业生。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合格率达到98%以上。

(五)师资队伍: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率达100%; 50%的小学教师有本科以上学历;中小学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占全区教师总数的3%以上。通过强化师资培训,教师适应新形势教育和教育改革要求达到99%以上。

(六)教育科研:调整教科研机构,加大教科研投入,以研促教,以研兴教;强化中小学教科研管理,新立项国家、省级课题10项以上,保持全省教育科研强区地位。

(七)办学条件: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使全区中小学硬件建设全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实现全区中小学校园网的全面开通和链接。

(八)教育经费:全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全区财政总支出的比例,2007年力争达到  %,2010年力争达到  %;完善全区教育风险防范、风险分散网络,努力创造条件增加学校投入。

三、发展的战略重点

(一)改造和扶持薄弱学校,促进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全区中小学教育资源的全面优化。

(二)加强学生教育品牌的创建,突出学校文化的创建和重建,整体提升黄石港区教育品位。

(三)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四)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

(五)创建学习型学校,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促进教师和管理者的专业化发展。

(六)突出教育科研,促使教育科研溶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教育科研的常态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四、主要对策及保障措施

(一)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教育公益性的基本属性;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动员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树立“永争一流”的教育思想,确保我区教育在全市的领先地位。

(二)加强教育督导评估。建立和完善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教育督导评估机制,抓好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实绩考核督导,学校教育教学专项工作督导,示范学校督导,确保“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落实,基本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三)强化依法治教,依法行政。教育行政部门切实转变职能和管理方式,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积极探索教育执法和监督机制,依法监督办学活动。推动建立以学校法人和学校章程为基础的现代学校制度,坚持校务公开,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四)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建立和完善新型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深化学校内部体制改革,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新课程背景下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体系。坚持“政府调控、市场调节、社会参与、学校自主”的发展方针,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形成公办民办学校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

(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做好“五爱”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加强学生校外实践活动基地建设,加强德育在各学科的渗透,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加强学校文化的建设,促进学校——社区——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动学生、教师、教学评价制度的创新,推动中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教师培训制度,学校管理制度,学校课程开发体系;改革传统教育教学观念、模式和方法,促使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鼓励和支持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形成“一校一特”、“一校多特”、全区教育再上新台阶的教育新局面。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任职资格制度和教师职业准入制度,通过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教师结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强化师资培训,大力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提升教师学历、职称层次;实施“名师工程”,大力加强学科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校长队伍建设;建立和健全教师交流机制,学校中层以上干部交流锻炼机制;健全教师奖励制度,完善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障体系,切实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七)突出教育科学研究。加大教科研的建设,完善教科研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教科研机构的作用;以新课程改革、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为选题重点,进一步完善教科研课题网络,增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规范学校教科研活动,以小课题研究、教学叙事、教学案例、教学论文为主要形式,人人参与教科研,促进教科研和日常教学的紧密结合,形成教科研工作的常态化;加快教育科研成果的应用与推广,促进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

(八)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教育行风建设。优化学校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和专业结构,推进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把好学校领导班子的选拔关;建立学校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党建设工作,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做好教师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为人师表的教育工作,坚持贯彻“一费制”,切实纠正招生、考试、收费等方面的不正之风,遏制和惩治教育腐败,还教育一片净土。

(九)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建成教育局信息中心,推进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实现全区中小学校与教育城域网的宽带联通;实施“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提高计划”,切实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水平;注重学校校园网的软件建设,切实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

(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教育财政性拨款必须切实做到《教育法》规定的“三个增长”;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保证各项教育专项经费的顺利到位;完善教师工资专户、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专户、中小学专用经费专户,确保专项经费的封闭运行;大力支持和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教育。

2020年远景目标

一、幼儿园入园率达100%,全区幼儿机构达到市一级以上标准,幼儿教育全面实现幼小衔接。

二、中小学入学率达100%,在校生巩固率达100%,省级示范学校达到5所以上,其它学校均达到市级示范标准。

三、全区中小学全面实现标准化建设,教育布局合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强区地位进一步巩固。

四、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教师专业化全面发展,全区教师均能适应新的现代教育的需要,一大批学者型、专家型、管理型的名师成为教育的中坚力量。

五、城区教育信息网络建立健全,全面实现中小学教育信息化。

六、教育科研成为中小学发展的先导,我区“全省教育科研强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七、素质教育全面落实,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展现,教育的基本功能和目标充分体现。

八、教育经费投入充足,教师待遇达到中小学水平,实现义务教育的全面免费。


首页 | 网站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黄石港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湖北黄石市黄石港区人民政府磁湖路180#

鄂公网安备 42020202000007号 网站标识码:4202020002 鄂ICP备160193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