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教育局“九五”工作总结及“十五” 工作目标
发布时间:2002-01-18 来源:区教育局


进入“九五”以来,黄石港区的教育在“普九”复查达标的基础上,本着“巩固、提高、改革、发展”的方针,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贯彻落实“两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上来,在全市率先全面启动了素质教育,被确立为首批省级区域性素质教育实验区,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1年,我区被评为省“两基”工作先进城区,今年又被确定为省新课程改革实验区,幼教工作受到教育部表彰,实现了我区教育的又一次飞跃。我区经过近年来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学校布局的调整,“以县为主”管理基础教育的局面已基本形成。目前区直属中小学13所,其中初中5所,小学8所。截止今年7月份,全区中小学在校学生21819人,其中初中生7414人,小学生14405人;在职教师1268人,其中初中教师487 人,小学教师781人。退休教师367人。

——“九五”主要工作

一、坚持“三个到位”,强化政府职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思想重视,认识到位。改革开放二十年,我国的教育事业迅猛发展。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应试教育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已完全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我区的教育只有走改革、创新之路,才能实现新的飞跃。区教育局及广大教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加强素质教育的宣传工作,努力形成全社会支持素质教育、有利于素质教育实施的良好氛围。为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我们不但先后举行大型素质教育报告会、座谈会、专题研究会、视察等活动,在转变教育观念上狠下功夫,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国、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还组织校长到宜昌、武汉、汨罗、长沙、山东、上海等地参观学习,选派校长参加省、市素质教育理论及管理培训。经过五年多的宣传、学习和实践,以课程改革带动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学习观的树立,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全区上下基本形成共识。

(二)制定方案,指导到位。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本着“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年深化”的原则,区政府九七年制定了《黄石港区关于进一步全面推进小学素质教育的意见》,《黄石港区关于全面推进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案》。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我区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构想:建立一个机制(“目标引路、督评结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督导评估机制);明晰一个思路(即“3443”思路)———坚持三个面向(面向每所学校、每个学生及学生的每个方面),严把四关(把好入学关、学困生流失关、课程课时开设关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关),构建四个模式(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师生综合评价模式、区域性素质教育操作模式、素质教育学校管理模式),实施三项工程(薄弱学校建设工程,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环境整体优化工程);形成一个特色(全面、全体、民主、自主、创新、科学)。这一构想,为我区构建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抓好素质教育的运行主体,创设素质教育的运行条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

(三)加大投入,政策到位。我区按照教育经费三个同步增长的要求,不断加大教育投入,1997年和2002年全区教育投入2000多万元,为我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力保障。我区严格按照中央的规定,从1999年起,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每年至少提高一个百分点。在实施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后,区政府不收回超额编制,做到减人不减少工资总量。这一系列举措,保证了我区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顺利推进。

二、围绕“三个三”进行探索,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实施三项工程,创造素质教育运行条件

1.实施“办学条件改善”工程,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为了加快我区教育发展的步伐,不断改善办学条件,5年来,先后兴建了十五中、南湖、武汉路、沈家营小学教学楼、八中实验楼,完成了市府路小学的教学楼改造和武汉路小学、中山小学塑胶操场的建设,中山小学的综合楼正在建设中。全区学校校容校貌极大改善,还建立了一系列现代教学手段系统,全区除楠竹林小学外,都建有多媒体教室,八中、沈小已建成校园网,计算机已成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

2.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工程,造就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我们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从根本上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和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工程,一是学政治、学业务,促进教师政治、业务素质的提高。区教育局坚持每月的第一个星期天全区教师集中学习日制度,通过学习,使广大教师形成了思想上要由“应试型”向“育人型”、知识和能力结构上要由“单一型”向“多能型”、教学方法上要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的共识。有65%的教师通过了不同层次的计算机培训,教师学历按“九五”期间要求全部达标。教师学历层次、知识结构有了较大提高和改善。二是讲师德、讲奉献,强化师德建设。我们把师德教育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和民主评议行风结合起来,在教师中开展“评行风、塑形象”活动,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大力倡导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良好师德风范,进一步规范了师德和教育行为。1998年教育局被评为区行风合格单位。三是树骨干、树十佳,启动名师工程。为了激励和促进教师争先创优,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1998年、2000年我区评出了两届20名学科带头人和20名“十佳”青年教师,全区目前有在职特级教师4名,省、市师德标兵各1名。

3.实施“薄弱学校建设”工程,提高我区整体办学水平。我们采取重点扶持、充实班子、加强师资、分类指导、校际联合、优势互补等措施,实施“薄弱学校建设”工程。将优秀的大中专毕业生,优先安排到边远学校,同时,积极鼓励中心学校骨干教师向边远学校流动。1997年以来,我们共投资600多万元,分别兴建了大桥小学、武黄路小学宿舍楼、花湖小学教学楼和天虹小区教师楼,三所边远学校旱厕改水,新增校舍面积6567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由二类上升到一类。十八中、十九中的整体改造也列入“十五”计划之中。

(二)抓实三类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优化学科课,注重科研。学科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和载体,我区大力开展学科课的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学校开展教育科研面达100%,教师参与科研面达60%以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为此,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师主体灌输,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单一教学模式。我们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探究性学习”的研究,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今年六月,省第二届创新教育研讨会在我区召开,我区教师的十多节现场课例和内容充实的“探究性学习”《案例集》,充分反映了我区“探究性学习”研究的成果,并受到教育部、省教育厅和省内外400多名教育专家的好评。同时,“探究性学习”的成功经验也为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新课程改革插上了翅膀。

2.强化活动课,坚持探索。活动课程是学科课的重要补充,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我们制定了《黄石港区活动课程实施意见》。我区的活动课程做到“三开”(开齐、开足、开好)、“三化”(课程化、全员化、规范化)、“三落实”(师资、场地、器材落实)。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和培养。今年我们抓住我区被确定为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的机遇,加强组织领导协调、指导力度,召开了全区“课程改革”动员会,制定了《黄石港区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并结合我区实际,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实验研究,积极开发地方课程,鼓励和指导各中小学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力争形成我区艺术教育、劳动教育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特色。暑假期间教师的课改强化培训,为今秋实施课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开发环境课,注重整体。环境是一种隐性课程,我们注重整体,优化育人环境。抓好“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抓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大教育环境建设。结合市民教育活动,将市民教育内容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学计划,狠抓落实。同时,建立社区教育网络,设立校外辅导站,聘请校外辅导员,开展“军民、警民、厂校”共建活动,加强校外教育基地建设。第二层次,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搞好学校文化宣传阵地建设和校园环境的绿化、净化、美化。第三层次,注重班级育人环境建设,加强班风、学风建设。

(三)完善“三个机制”规范教育教学“三个行为”。

1.建立完善学籍管理机制,规范就学行为。坚持划片就近入学原则,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制度,严格控制借读生、择校生,每班学额不准超过50人。同时,严格学籍管理,严禁辍学。

2.建立完善“四控”减负机制,规范教育行为。我们从控书(控制学生用书和学习资料)、控量(课外课业数量)、控考(考试次数)、控赛(竞赛活动)入手,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了“小学生负担为什么这么重”的专题讨论和“四查”(定期检查学生用书、作业、节假日补课、课程开设情况)活动,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3.建立完善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机制,规范办学行为。根据我区建立的“目标引路、督评结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机制,我们积极组织各校参加省、市教育督导部门每两年一轮的“分级分类、晋档升级”的督导评估活动,引导学校创全面发展之优,示素质教育之范。经过两轮督导评估,我区广场路小学、中山小学评为省级示范学校,八中、武汉路小学、沈家营小学、市府路小学、老虎头小学为市级示范学校,与此同时,中山小学评为省电化教育实验学校,武汉路小学、沈家营小学成为省教科研实验学校。

三、实行三大改革,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入生机与活力

(一)大胆实施校内人事制度改革。在教改实践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用人机制不活,是阻碍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最大障碍,从1998年开始,区委、区政府先后派考察组到宜昌市伍家岗区、烟台市和长春市朝阳区考察学习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区政府批转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区委五届四次全体扩大会上,区委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端掉职业上的“铁交椅”,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冒尖,实现优质优酬。为了使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进行,区委、区政府不仅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而且还制定了《黄石港区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试行办法》,在定编制、定岗位、定工作量的基础上,实行“四制一包”,即实行校长负责制,选好校长,配好班子;实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择优上岗;实行岗位责任制,综合评价,科学考评,将考核结果与续聘、评优、晋级、提干、工资挂钩,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实行结构工资制,彻底解决平均分配的弊端,达到优质优酬,鼓励拔尖人才脱颖而出。2000年,全区小学实行校长竞争上岗,真正拉开了我区人事制度改革的帷幕,极大的优化了校长的年龄、学历、知识和能力结构,为“四制”改革奠定了基础。今年,我们以开展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为契机,经区政府常务会和区委常委会批准,在十八中先行试点,积极、稳妥地进行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力图逐渐过渡到扩大校长办学自主权,加强编制管理,推行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分开,实行晋升职务差额聘任制。 在区人大、政协的关心支持下十八中的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已按计划完成,为初步建立校长负责制、全员聘用聘任制、结构工资制、岗位责任制及做到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升能降的教师任用新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二)积极稳妥地进行办学体制改革。通过改革办学体制,打破政府单一办学格局,形成公办、民办学校并存并重、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目前,我区已在办学体制改革方面取得突破,民办中山金达中英文学校已开工兴建,广场路小学创办的“广小民校”已在今秋招生开学。

(三)优化教育资源,实施学校布局调整。2001年,我区贯彻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服从市政府决定,接受了辖区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下放,并进行了学校布局调整,辖区内由3所高中、6所初中、15所小学调整为2所高中、5所初中、8所小学,极大的优化了教育资源,提高了教育效益。

——“十五”工作目标

“九五” 期间,我区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为了把具有“全面、全体、民主、自主、创新、科学”特色的素质教育带入二十一世纪,争创全国教育强区,下一步,我局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基础建设,进一步改善学校校舍条件。我们将按照"整体规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争取多方资金支持,加强学校建设。一是力争十九中的整体建设在市教育局资金立项;二是关注楠竹林办学条件的改善,力争该校面积的扩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三是力争将虎小、十八中的教学危房列入市改造计划,使两校在保证师生安全的同时,校园面貌得到全面改造;四是搞好区属各校的整体规划,做到科学规划,高效投入,有序建设。

2、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拓宽融资渠道,全区学校“校校通”开通率达到100%。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以教师资格认定和新课程改革为契机,积极推行教师聘任制,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加强师德教育,全面提高教书育人水平。教师学历100%达到小学大专以上、初中本科以上水平。

4、办学水平整体提升。2005年以前, 全区13所中小学中,12学校达到市级示范以上等级,做到校校有特色。力争两所初中创省级示范,一到两所学校成为全国名校;加大办学体制改革力度,优化教育结构,扩大教育资源,鼓励多渠道办学;转变政府职能,增强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能力;针对老百姓关注的中小学收费问题,加大规范办学力度;加大与市有关部门的协调力度,尽快解决下放学校有关问题,彻底理顺关系。


首页 | 网站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黄石港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湖北黄石市黄石港区人民政府磁湖路180#

鄂公网安备 42020202000007号 网站标识码:4202020002 鄂ICP备160193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