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化专利运用,唤醒未充分实施的“沉睡专利”,促进高校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专利快速高效转化,助力辖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根据湖北省知识产权局、湖北省财政厅《黄石市促进专利转化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专项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3 年)》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促进专利快速高效转化、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为着力点和突破口,有效激发中小企业专利技术需求、畅通专利技术供给渠道、建立专利供需对接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专利转移转化金融和政策支持体系,充分释放专利资源的创新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为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辖区专利转化运用的激励机制更加有效,专利转移转化能力有效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提高。具体实现以下目标:
1、面向辖区中小微企业收集有效专利技术需求50条以上,在湖北师范大学探索建立专利分级分类管理工作机制,专利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的专利数量 5 件以上。
2、开展专利运用试点示范,试点示范企业营业收入、带动就业人数均明显增长。
3、辖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5000万元以上,专利、商标质押融资数量 5项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挖掘中小企业创新需求。建立专利技术需求采集体系,发挥知识产权专家库、科技特派员、知识产权“双创”服务基地的重要作用,指导企业精准挖掘专利技术需求;挖掘重点领域重点企业技术需求,加强与科技经信部门的联系,挖掘高新技术企业及其后备企业、上市企业及其后备企业的专利技术需求,对专利技术需求进行识别,将重点产业中小企业真实需求纳入专利技术需求库。
(二)畅通高价值专利技术供给渠道。鼓励湖北师范大学建立专利分级分类筛选机制,挖掘潜在转让许可实施标的,支持湖北师范大学围绕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形成高价值专利组合;支持国有企业加大产业链专利技术许可、共享力度,,建立内部专利的有偿使用机制,提高专利转化效率。
(三)促进专利技术供需有效对接与转化。鼓励湖北师范大学建立“沉睡专利”许可实施清单,采集、发布和推广专利技术供需信息,组织开展线上线下专利技术供需对接活动;支持各类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技术交易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等机构在黄石港落户,引导企业开展专利转让、许可备案,落实中小微企业专利产品备案机制;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提供专利导航服务,促进高价值专利高效转化;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推动湖北师范大学所承担的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项目快速转化和产业化;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精准推送与中小企业需求相匹配的专利技术和合作研发对象。
四、主要措施
(一)激发高校院所专利转化活力。引导湖北师范大学建立健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披露、专利申请前评估、职务发明收益分配制度改革,提高专利转化实施成效。
(二)支持科技人员带专利创新创业。支持湖北师范大学科研人员以“专利股+现金股”组合形式持有股权,提升专利转化效率和成功率;支持湖北师范大学将“沉睡专利”以合同形式约定在一定期限内低价或无偿授予大学生转化实施。
(三)探索建立专利收储和运营机制。探索建立重点产业专利池,通过托管、买断等多种方式收储专利,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专利转化多元化投入格局。
(四)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建立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数据库,积极运用“东楚融通”企业融资公共服务平台,常态化组织线上线下银企对接活。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工作协同。为确保专利转化专项计划有序实施,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牵头,会区科技经信、金融办等部门共同推进。
(二)强化政策引导。要加强经费统筹保障,经费主要用于专利转化运用,对专利转移转化成效显著的主体和机构给予补贴或奖励。对积极参与专利转化工作的各类主体,在各级知识产权项目、奖项上予以优先支持或推荐。
(三)实施督促检查。建立以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为关键指标的考核机制,开展阶段性考核评估。
(四)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认真做好专利技术转移转化经验宣传和推广工作,营造有利于推进专利技术转化的良好社会氛围。
黄石港区促进专利转化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专项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3 年).pdf
首页 | 网站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黄石港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湖北黄石市黄石港区人民政府磁湖路180# 联系电话:0714-3042828
鄂公网安备 42020202000007号 网站标识码:4202020002 鄂ICP备1601930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