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黄石港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1月8日)
发布时间:2022-03-10 来源:黄石港区政府

相关解读:图解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1月8日在黄石港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代区长  冯雨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本届政府及2021年工作回顾

区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面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长江经济带发展深入推进的重大机遇,面对疫情冲击、经济下行的双重挑战,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围绕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幸福城区目标,勠力同心、拼搏奋进,各项事业呈现良好态势,圆满完成了区十届人大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跨越220亿元、年均增长5.2%;财政总收入逼近14亿元、年均增长3.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越140亿元、年均增长5%;服务业增加值冲破180亿元、年均增长6.8%。财政总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83%,连续两年荣获“全省服务业突出贡献奖”,服务业发展评估全省第四,鄂东商贸物流中心功能不断增强。

(二)产业质效持续提升,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两园两带”[[[] 两园两带:黄石港临空商务产业园、黄石港临空智造产业园、临空都市发展带、滨水绿色发展带。]]产业空间加速布局,临空商务产业园起步区开工建设,以西有新经济产业园为代表的“四新”[[[] 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园区突破发展。湖北鄂东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获“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称号。华新水泥总部物流、鄂东长江大桥等一批总部经济项目异军突起,年缴税超亿元。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摩尔城、万达两大特色商圈崛起成势,以九州物流为代表的智慧物流业顺势而兴,以中南文化产业园为代表的科创文旅业蓄势待发。先进制造业赋能升级,投资1.48亿元建成的智能输送装备制造产业园满园运行,入驻企业天华智能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三)改革创新不断突破,内生动力有效激发。教育医疗、国资国企、财税金融、政府行政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发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政府服务效能显著提升。纳税服务满意度评选全省第一,财务绩效管理工作连续两年获省级奖励。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专家院士工作站6个,万人拥有发明专利6.5件,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优秀试点区”“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称号,鄂东科教创新中心基础不断夯实。

(四)三大攻坚战顺利推进,发展底板更加坚固。重大风险防控能力不断提升,交警小区等14个涉房、黄棉公司等56家涉企遗留问题得到有效化解,涉众金融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对口帮扶的阳新龙港镇6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45户全部脱贫。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黑臭水体全部脱黑,长江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成效显著,被评为全省“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取得良好成效,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形势总体平稳。

(五)城市建管全面发力,功能品质不断提升。深入开展“棚改攻坚”“老城提质”系列行动,累计实施棚改项目24个,腾退土地1500余亩,1.3万户居民乔迁新居。城市更新有序推进,44个老旧小区和38条背街小巷改造升级,枫叶山小区改造经验在全省推介。路网交通不断升级,建成人行过街天桥4座,有轨电车、沿江大道等市级重点交通工程开工建设。打造沈家营花海绿地、打鼓墩等10处“网红”口袋公园。实施城管体制改革,成立街道执法中队,城市管理执法盲区有效消除。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顺利通过国卫复审,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六)民生事业协调发展,幸福指数日益攀升。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7987元,年均增长6.9%。基础教育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投资10.79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9所,新增学位4961个,教育大区强区地位更加牢固。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成效明显,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医联体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基层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逐步完善,黄石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批“全国全科医师规培基层实践基地”。改造升级15家农贸市场,新增110家医药零售连锁店,实现便民肉蔬水果店、线下团购店、快递驿站小区全覆盖,群众生活更加便利。华新旧址博物馆、大众山省级森林公园、生态体育公园、区图书馆等文体场所建成开放。山水休闲、工业遗址文化品牌效应持续扩大,鄂东文化旅游中心、健康运动中心成色更足。

五年来,我们无惧风雨,以实干笃定前行,每一步都不容易;我们不懈努力,用汗水浇灌收获,每个人都了不起!这五年,我们从百姓呼声最迫切的事情做起,攻坚克难、担当作为,打赢了防汛抗洪“突击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等一场场大仗硬仗,解决了一大批多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干成了多年想干而没有干成的事情,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五年,我们共同经历着黄石港区理念之变、协同之变、产业之变、城市之变、作风之变。当前全区上下政通人和,干部群众激情创业,大家争当建设者、不做旁观客,为我们做好今后各项工作积蓄了强大动能和宝贵财富。

各位代表,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开启临空黄石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起步之年。我们紧扣“开局漂亮”“全年精彩”要求,加速恢复追补、创新赋能产业、持续放大优势、追求品质生活,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初步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29亿元,增长1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4亿元,增长14.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亿元,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7.1亿元,增长17.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13亿元,增长33%。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如下工作:

深入推进产业升级。不断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制定新经济发展“黄金十二条”[[[] 黄金十二条:《黄石港区促进新经济发展扶持政策“黄金十二条”(试行)》。]]、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意见,助力以环湖大学科创园为代表的产业园区集聚发展。重振消费信心,推出以啤酒节、美食节为载体的消费引领活动,促进新一轮疫后商圈转型。全年新增限上商贸企业34家、规上现代服务业企业10家、规上工业企业3家、科技创新企业48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

全力实施项目攻坚。成立项目攻坚指挥部,建立健全项目协同会商、拉练机制,成功举办临空商务产业园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新经济发展云招商推介会。全年新列入省、市重点项目4个,总投资41亿元。央聚跨境电商等20个重点项目成功签约,临空商务独栋企业总部区等35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国药医药智慧供应链产业园等24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和“清减降”[[[] 清减降:清文件、减审批、降收费。]]专项行动,737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流程网办,561个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一次就办好”,“大力推进一事联办”改革事项被列入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试点创建名单。深化“双千”工作,召开9场“服务帮扶、纾难解困、提振信心”企业座谈会,收集企业诉求158个,并积极推进化解;举办专项招聘会49场,帮助企业招工1.8万余人。

加速推进城市更新。争取旧改资金3亿元,强力推进“两路一改”[[[] 两路一改:景观路、断头路、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武汉路一期、湖滨大道景观路改造,打通朝阳路延伸段、英才巷等7条断头路,完成23个老旧小区改造,拆除违法建筑5.7万平方米。实施“棚改清零”行动,人民街A地块等7块土地挂牌出让。完成大众山降高工作,保障鄂州花湖机场建成校飞。统筹推进环卫园林市场化改革,持续开展“洁城风暴”,圆满完成国卫复审和创文阶段性目标任务。

着力改善民生福祉。“双创”[[[] 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动就业稳定增长,新增就业7500余人,扶持创业1000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6%低位水平。实施中山小学一期等6所中小学校改扩建项目。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有效应对多起关联聚集性疫情潜在输入风险,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全市领先。启动与蕲春县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工作。隆重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磁湖文化节、磁湖健步走等系列活动,文体活动精彩纷呈。

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扎实开展燃气、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工作,平稳处置了上港闸渗漏等安全隐患,全区工矿企业连续37个月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成功解决了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吉雄药业、消防路A地块等涉企、涉房历史遗留问题。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始终保持对黄赌毒、盗抢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扎实推进环保工作,确保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到位。

各位代表,总结过去,我们深感逆势有为、来之不易。当前取得的成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及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黄石港区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步伐不快,招大引强、招新引优难度大,缺乏重大项目支撑;企业改制、涉房群体等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发展包袱较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够,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文明城市持续创建稳步提升机制尚未形成;教育布局不优,停车难、行车难等民生短板问题推进速度不快;营商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基层治理水平有待提高,干部队伍作风仍要不断加强。对此,我们将直面正视,不遮掩不回避;常态推进,不见效不放松;会商解决,不销号不罢休。

二、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实现更大发展、更高质量的关键五年,必须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昂扬的斗志,走好赶考路、奋进新征程。

未来五年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抢抓新经济蓬勃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临空产业发展等重大机遇,认真落实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树牢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激发新发展动能,砥砺奋进临空黄石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争创全国现代服务业试验区,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构筑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前沿区,建设全域临空先行区,创造美好生活引领区。

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年均增长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翻番,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8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1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等约束性指标严格控制在标准之内,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市定目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人均预期寿命等民生指标维持全市第一方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全市前列。

未来五年的工作重点是:聚力争创全国现代服务业试验区、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构筑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前沿区、建设全域临空先行区、创造美好生活引领区。

——争创全国现代服务业试验区。不断增强高质量商贸服务供给能力,升级发展电子商务、金融信息、智慧供应链服务、人力资源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等细分领域和行业。统筹推进文化宫、钟楼、万达、摩尔城等商圈、街区提档升级,布局建设方家墩高端商务区、中央文化区。打造外贸发展新引擎,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等新业态。培育发展新经济,盘活一批存量楼宇、闲置土地,加速布局临空经济、总部经济、会展经济、数字经济、夜间经济,力推“十大新经济产业园区”[[[] 十大新经济产业园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直播产业园、临空智造产业园、智慧供应链产业园、科创产业园、文旅产业园、金融产业园、总部产业园、跨境电商产业园、医药新零售产业园。]]早开工、早建成、早达效。推动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导智能智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向临空智造产业园聚集,构建总部研发在临空商务产业园、生产经营在临空智造产业园的新型发展模式。狠抓投资落地见效,进一步健全项目谋划储备、要素保障、审批协调等工作机制,全力打造高效便捷、法治公平的营商环境,力争完成项目总投资300亿元。稳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争创省级创新园区2个,高新技术企业达3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400家,企业研发平台实现全覆盖,科技创新能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聚力推进生态治理、修复和保护,坚决打好“净土、蓝天、碧水”三大保卫战,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在92%以上,水质稳定达标,土壤环境质量安全。认真抓好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及信访问题整改,集中力量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持续推进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不折不扣抓好长江“十年禁渔”。全力配合黄石城区长江段岸线综合治理和滨江生态廊道项目建设,把长江岸线黄石港段打造成为滨水绿色发展带的亮丽风景线。大力推动绿色发展,严格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支持发展绿色产业,推行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挖掘华新旧址、小红楼、海观山、卸矿矶、外贸码头等历史文化资源,实施城市记忆修复工程,力争将华新旧址建成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地质里进入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目录。

——构筑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前沿区。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布局,积极对接棋盘洲综合保税区及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在区域协同中共同发展。在国土空间资源利用方面与鄂城、浠水探索共建共享、互利互赢的合作模式,实现“规划同编”。加快实施花湖大道东延、兴港大道东延工程,实现与鄂州花湖机场、浠水散花跨江合作示范区“交通同网”。积极融入光谷科创大走廊黄石功能区总体布局,加快对接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等区域性创新资源,实现“科技同兴”。以临空配套和消费提质为重点,共建招商引资、投融资服务、产业链对接等跨区域协作平台,实现“产业同链”。协同推进城市联动管理,逐步推动供水、供电、供气等“一网通”,政务事项“一张网”,社保、交通、就医等“一卡通”,实现“民生同保”。

——建设全域临空先行区。加快建设临空商务产业园和临空智造产业园,力争“十大临空标志性工程”[[[] 十大临空标志性工程:临空独栋总部、航空主题公园、国际在岸和离岸金融中心、国际精英人才交流中心、临空标志性建筑、会展中心、临空特色街区、临空主题酒店(餐厅)、青年创意园、临空紧急救援中心。]]全面建成。以迎宾大道为主轴打造临空都市发展带,围绕7.6公里长江岸线和磁湖景观岸线打造滨水绿色发展带。全方位补齐城市功能短板,存量土地优先用于补充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休闲养老、公园绿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做优建美“15分钟生活圈”。加快推动全域有机更新,实现城市功能品质提升。高标准打造湖滨路、磁湖路等5条城市景观路、5条过街通道、1万个以上停车位,着力破解停车难、过街难。新建改造二三级管网50公里,不断提升城市安全指数。依托黄石港区社会化综合治理项目,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大力发展智慧政务、智慧出行、智慧医养、智慧警务等平台,推进基层社区“全线联动”、公共服务“一网通办”、社会治理“一网通管”。持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交通秩序提升、市场秩序规范、控违拆违等专项行动,倾力打造洁净、有序、文明、美丽的市容环境,奋力摘取“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

——创造美好生活引领区。确保财政民生支出比例保持在80%以上。突出抓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和托幼服务,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建成一批示范型、普惠性养老、托育服务机构。深化殡葬制度改革,加强殡葬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教育健康发展,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大力优化教育布局,全面完成中小学改扩建和新建工程。提升集团化办学改革整体效益,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提高公办幼儿园比例,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争创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升级改造工程。巩固国家慢性病防控示范区成果,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完善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机制,提升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应急能力。按照“做强街道、做优社区、做实网格、做活治理”总体思路,健全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持续推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统筹抓好政治、网络、金融、涉房等领域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综合机制,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治安满意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

三、2022年政府工作安排

2022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5%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确保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增量提质,在扩大有效投资上求突破

以“两园两带”为主战场,围绕新经济、拆迁地块、临空元素大抓项目建设,积极开展“重大项目谋划引入建设年”活动,做大做强经济发展基本盘。

开辟园区建设“主战场”。坚持招商与建设并举,完成临空商务独栋企业总部区、空港智造产业园建设,实现建好一栋招商进驻一栋。统筹推进临空商务产业园土地收储,启动花湖棚户区改造项目二期等征地拆迁工作,基本建成花径路还建楼,为新上项目留足发展空间。启动建设方家墩高端商务综合体,打造集跨境电商、甲级商务写字楼、国际超市、主题酒店、生态住宅等一站式体验类业态综合体。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制定完善临空智造产业园发展规划,加快与浠水散花跨江合作示范区对接,完善路网交通、人才公寓等配套服务设施。努力盘活园区闲置土地、厂房,解决农场危房改造遗留问题,实施更加严格地入园评审机制,淘汰落后产能,提高项目投资强度。

下好招商引资“先手棋”。坚持招商引商与安商稳商并重,支持本土企业做大做强,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推动“招商引资”向“引资引才引技引智”转变。强化“投行”[[[] 投行:投资银行。]]思维,建立负面清单,严把投资强度、科技含量、亩均效益、环保水平四个关口,重点围绕电子商务(跨境)、智慧物流、人工智能、数字创意等新经济产业招商。完善评审、签约决策机制,加强规划、财税、金融等要素支持,提升招商工作质效,推动地质里等重点地块的招商推介。力争全年签约重点项目20个以上,到位资金突破50亿元。

奏响项目落地“最强音”。坚持“集中签约+项目拉练+定期督办”机制,以擂、攻、评的态势,掀起项目建设“比学赶超”新热潮。对总投资254亿元的112个项目,逐一落实包保责任,建立专班推进、层级调度、要素保障、严格奖惩四项机制,力促方家墩高端商务综合体等102个新开工项目应开尽开,推动央聚跨境电商等12个续建项目竣工达产。突出抓好中央文化区等总投资43亿元的6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全市“四类”重点项目[[[]“四类”重点项目:省级重点项目、市级领导挂点包保项目、“四个一百”项目、集中开工项目。]]、“比晒亮”A类项目完成率进入全市前列。用足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精准做好“两新一重”[[[] 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等项目储备和入库申报,以更多成熟项目争取更多政策支持。

打好优化环境“组合拳”。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巩固拓展“高效办成一件事”“无申请兑现”改革成果,争取建设类、重大活动类审批权限下放,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区支持民营经济各项政策,当好服务企业金牌“店小二”。常态化开展“双千”、政银企对接等活动,着力破解企业融资、用工等难题。加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严格落实“非禁即入”,巩固企业开办“210”[[[] 企业开办“210”:按照企业开办2个环节(一表申请、一窗发放)、1天内办结、零费用要求,实现企业开办程序、材料、时限标准化、规范化。]]成果,提升简易注销便利度,全年新增市场主体5000家以上,动态储备2家上市后备企业。积极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力争营商环境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二)聚焦临空经济,在绿色转型崛起上求突破

坚持把服务业作为绿色崛起、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以全域临空为抓手,大力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统筹抓好新经济培育与传统产业提升,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提振商务商贸业。持续打好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发展牌”,盘活鄂东商城、国贸等现有存量商业综合体,引导东方商务楼、义乌商贸城等楼宇精准招商,大力引进区域性、综合性、职能型总部,力争新增总部企业2家以上。深入实施商贸消费升级行动,大力发展直播电商、夜间经济、体验式消费,引导各大商圈、综合体开展美食节、年货节、服装节等品牌消费引领活动,激发消费潜力。鼓励发展首店经济、平台经济,大力引进品牌首店、旗舰店,释放消费潜能。全面推动“老字号”品牌集中振兴,重塑消费亮点。做旺特色街区,推动发展武汉路商业街、南京路步行街、国乒基地、文化宫等特色消费街区,实施万达、摩尔城等重点商圈品质提升行动,打造高品质热点商圈。新增限上商贸企业20家以上。

壮大现代服务业。壮大现代物流产业。依托花湖机场、黄石新港等交通枢纽优势,主动融入“空铁公水”无缝联结、多式联运体系,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智慧物流、物流金融等高端业态,支持更多的物流企业入驻智慧供应链服务产业园,实现物流产业聚集发展。广拓科创文旅产业。依托湖北师范大学“双创”基地、环湖大学科创园、博诺机器人产业研发平台等创新主体,布局建设高水平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前沿交叉平台,打造黄石港环湖大学科创园科教创新产业带。全力支持中央文化区、地质里文创街区、外贸旅游码头等项目建设,打造城市文旅新名片。推动城郊休闲旅游发展,围绕“三山两湖”[[[] 三山两湖:大众山、牛头山、覆盆山;青山湖、青港湖。]]谋划一批骑行、徒步、亲子、网红打卡等城市“微旅游”项目。深耕人力资源产业。做强做优湖北鄂东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进一步扩大园区容量、完善园区管理、提升功能品质,力争成为“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支持纳杰人才科技智慧谷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实现送工2万人、营业额破亿元。积极发展外贸产业。充分发挥鄂州花湖机场物流畅达优势,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做大电商平台,力争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9300万美元,外资到账550万美元。鼓励养老、育幼、家政、物业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8家以上。

培育新型都市工业。坚持工业项目向临空智造产业园集中,重点发展智能装备制造、智慧物流、生物医药等现代产业,以天华智能、永辉智能为主体形成智能输送装备产业集群,以卫材药业为龙头组建大健康产业集群,以恒基物流为基础发展物流产业集群。落实新一轮技改行动,指导帮助威仕生物、钜晟重汽等8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着力培育一批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小巨人”企业: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确保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家,力争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家。

(三)聚焦品质生活,在宜居城市建设上求突破

坚持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突出规划引领,推进有机更新,提高精细管理,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区。

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落实《城市更新2020-2035年规划》,全面梳理存量老企业、老码头、老街区、老小区存在的短板问题,实现老旧小区改造清零,完成钟楼邮政等8个地块土地收储、九厢地等10个地块出让、新闸等17个小区旧改任务。按照“基础完善、面貌改善、文化提升、素质提高”工作思路,实现拆出一片、改造一片、提升一片。提档升级黄石大道、磁湖路等4条主干道,打通4条“断头路”。打造慢行休闲活力网络,优化完善主干道两旁慢行系统。新建二三级管网10公里,大力整治内涝渍水点,提升城区排水防涝能力。

持续美化生态环境。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抓好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全面推行“河湖长+”,启动实施水源地综合治理项目,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打造长江岸线生态公园,实现河湖水面岸线共查共管和重点水域“四清”[[[] 四清:清船、清网、清江、清河。]]。推深做实林长制,拔除松材线虫病疫点,推动管林治林长效常治。新建、改造区级公园1处、街头公园5处、口袋公园5处。聚焦产业结构、尾气排放、面源污染等关键环节,统筹工业污染和“油、路、车”治理,不断改善空气质量。深入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健全土壤环境信息库、重大土壤污染事件联合调查评估机制。继续强化长江禁捕联合执法和执法监督机制。

持续加强城市管理。全面开展市容市貌、公共秩序、文明素养三大提升行动,动员全民参与文明城市、智慧城市和平安黄石港创建,共建和谐美好家园。深入推进环卫园林市场化改革,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不断提高城市洁净度。持续开展拆违控违和交通秩序规范提升行动,全年拆违5万平方米,新增停车位3000余个,整治占道经营、私搭乱建等城市顽疾。大力推进智慧社区平台建设,切实提高城市智慧化管理水平。

(四)聚焦改革创新,在增强发展后劲上求突破

坚持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充分发挥改革引导、创新驱动、开放协同作用,激发新生动能。

坚持向创新要活力。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共建实验室、研究院和创新中心。重点支持高新科技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优选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重点科技企业,分类组建重大技术创新专项。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鼓励企业打造特色商标、品牌、专利,争创省、市质量奖项。多途径筹划建立人才公寓、人才驿站,引导更多人才投资、服务黄石港。新增市级以上科创平台2家以上,净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70家以上,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8亿元。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不见面审批”“全流程网办”,加快政务服务“省内通办”“跨省通办”。进一步优化机构、人员设置,强化压实发改、商务、招商等经济部门和街道的经济发展服务职能。加快提升兴港公司等区级平台公司市场化经营能力,加强与市级平台公司合作,提升项目投融资能力。坚持以发展的眼光化解突出矛盾和遗留问题,通过招商引资、腾笼换鸟,盘活黄石广场等一批闲置资产,化解金帆、一橡等一批企业遗留问题,化“包袱”为资源、变短板为优势。

坚持向融合要潜力。抢抓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外溢、央企二次布局、领军型企业“二次创业”等机遇,全面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出台融入同城化发展行动方案和年度计划,全面落实等高对接,探索跨江联合开发、插花地置换等多种合作模式,力争在基础设施、行政审批、园区共建、产业承接等领域形成一批合作成果。

(五)聚焦共建共享,在提升治理水平上求突破

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底线,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坚持常态化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不断健全常态监测、医防协同、多点触发等工作机制,构建更加科学高效、智慧精准的防控体系。严格落实“四方”[[[] 四方:属地、部门、单位、个人。]]责任,坚持“人物地”同防,加强基层疾控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筑牢疫情防控的安全防线。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宣传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健全基层治理体系。做实“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社区吹哨党员报到”工作机制,进一步做强街道、做优社区、做实网格。鼓励扶持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基层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着力完善社区便民服务体系,新建、改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1个,实现“党建+物业”红色驿站、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全覆盖,实施社区托管、代管小区物业管理提升工程。完成胜阳港、黄石港派出所提档升级,推进街道司法所标准化建设。总结推广红旗桥社区、南岳社区治理经验,高标准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全面贯彻《退役军人保障法》,持续推动退役军人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奋力开创双拥工作新局面。

强化安全风险防范。持续推进金融、债务、国资以及房地产、征地拆迁、农民工欠薪等领域排查整治,及早发现、有效处置各类风险隐患,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提升应急救援水平,从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坚决遏制较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全力做好防灾减灾和森林防火工作。强化生物安全保护和食品药品监管,加大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力度。充分发挥区级矛盾纠纷综合调处中心作用,完善“一站式”多元调解机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抢骗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六)聚焦群众期盼,在补齐民生短板上求突破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传递发展温度,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走在全市前列。

全力保障改善民生。全面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力争新增就业8000人以上,扶持创业1200人以上。全面推行社会救助承诺制,积极拓展社会救助个性化购买服务,动态调整低收入家庭范围,筑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线。加快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和老旧小区无障碍改造工程,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探索开展政府购买托育服务试点,支持新建、有条件的公办幼儿园开展托育服务。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统筹做好公租房实物配租和住房租赁补贴发放等工作。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持续推进“区管校聘”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名师、名校长培养力度。加快推进十四中北校区改扩建工程,完成花湖小学等4所学校改扩建任务,完成大桥一品园等5所配套幼儿园公办学位扩充任务,确保磁湖北岸学校春季顺利开学。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加大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力度。

积极打造健康生活。完成胜阳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项目。依托全市大健康平台,加快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实现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平台互联互通,检查结果互联互认,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落实落细。推进基层医保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快实施“323”攻坚行动[[[] 323攻坚行动:着力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病3类重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2种基础疾病,出生缺陷、儿童青少年近视、精神卫生3类突出公共卫生问题。全面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支持社会资本发展医养产业。

扩大优质文化供给。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好青少年活动中心,完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功能。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民间优秀文化、工业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推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创作精品。组织开展好磁湖文化节、大众山登山节、书香黄石港、群众文艺大舞台等文化惠民活动及品牌创建。建设“城市书房”40个,设立24小时自助图书馆,打造城市“15分钟阅读文化圈”。

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继续做好统计、审计、消防、科普、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史志档案等工作,积极发展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等事业,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面对区第十次党代会绘就的宏伟蓝图,区政府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狠抓落实、强化执行,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件接着一件干。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全力打造忠诚型政府。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不作选择。认真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以及区委的各项决策部署,把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绝对忠诚体现在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自觉接受人大、政协以及纪委监委、审计、司法、群众、舆论等各方面监督,始终忠于宪法和法律,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二)革故鼎新破难题,全力打造创新型政府。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以市场的办法抓发展、以创新的办法破难题、以赋能的办法增活力,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厘米”。算好资源、产业、质效、环境、民生这“五笔大账”,带头自我革新,带头与时俱进,克服惯性思维,摆脱路径依赖,不断提高谋划发展、抢抓机遇、争取政策、创新创造能力。

(三)动真碰硬抓落实,全力打造实干型政府。牢固树立政府工作“一盘棋”思想,坚决树立“项目为王、干事为先”工作导向,实行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分线作战、一线落实。切实增强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项目意识,大力发扬“拼、抢、实”作风,拒绝“躺平”、绝不摆尾。加强部门间的主动协调、密切配合,提高整体工作效能。强化结果评价,抓实过程管理,严格督办考核。

(四)改变作风优环境,全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出台决策充分尊重民意,谋划项目充分体现民需,推进改革充分保障民利,新增财力更多向民生倾斜。强化过“紧日子”意识,加大开源节流,提高财政支出绩效,集中财力办大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五)永葆本色守清廉,全力打造廉洁型政府。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压实“一岗双责”,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深刻汲取违法违纪案件教训,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统筹推进“清廉黄石港”建设。大力整治作风顽疾,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始终保持清正廉洁慎独慎微的良好作风,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精神状态,守住底线、不越红线,让干事创业之心更加纯净。

各位代表,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头,新的征程任重道远,新的使命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砥砺前行,上下同欲、风雨同舟,为临空黄石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作出更大贡献!


首页 | 网站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黄石港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湖北黄石市黄石港区人民政府磁湖路180#

鄂公网安备 42020202000007号 网站标识码:4202020002 鄂ICP备160193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