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 无障碍阅读

772号楼的守望
今年春,本市媒体高频率地报道发生在黄石大道772号筒子楼的一系列故事。每每读完后,我感到很亲切,这得益于我与这栋楼曾经有着一段千丝万缕的联系:我曾在市饮食服务公司工作13年,这栋楼就是这家公司的一栋职工楼。故事中那些当事人、那些场景我闭上眼睛都有清晰的画面,38年的坚守确实不易,邻里守望所诠释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此动人心怀,在凡人小事中践行社会公德是如此鲜活生动!他们成为今天的典型,是众人共同干出来的;他们成为当下的标杆,是21户人家一寸一寸垒起来的。
一
上个世纪80年代末,市饮食服务公司有一个优良传统,公司机关干部每周至少三天早晨去下属的餐厅义务劳动。我选择了挹江亭餐厅,除开帮厨外,就是想弄清楚挹江汤包和挹江烧麦是如何做成的。
做早点的师傅很辛苦,早晨4:00就要到店烧煤炉、拌馅料、和面粉等。我530到达,一直劳动到9:00。捏包子烧麦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一个汤包的花纹至少要折叠20下,并且要匀称。个个如此,操作者极易产生审美疲劳。几个小时劳动结束,常常腰酸背痛,哈欠连天。经理老吉请我们到772号楼去喝茶解乏。我们嘀咕,隔夜的开水泡茶不行,一等茶叶泡出三等的味道。
老吉笑而不语,把我们引到他的家,拿出杯子放进茶叶添上开水,一会儿就能看到茶叶在杯内上下翻涌的轻盈姿态、茶汤颜色均匀度的变化,感受茶烟的升腾弥散,香气洋溢的怡然,以及最终茶叶徐徐沉淀杯底的淡然,领略绿茶的超然风姿。不用问,开水是早上现烧的。连忙端起茶杯,轻嗅那飘渺的芬芳之气,再啜饮一小口,让茶汤在嘴内散化,味蕾全方位感触茶汤的奇妙韵味,最后徐徐咽下,舌尖轻抵齿根微微吸气,回味着茶独特甘甜,困乏全无。
我们问是谁烧的开水?老吉起得早,是没有时间升煤炉烧开水的。
老吉得意地告知,我们邻居啊!
天天如此吗?老吉答,除开休息在家外,他家的开水都是邻居免费灌上的。
做一次好事容易,天天如此就不容易了。我羡慕地赞叹,你们这儿真好。老吉说,同住挹江亭,就是一家人。我又问,你出门前跟他们打了招呼?老吉摆着头。
其实,老吉只需在他出门前把空水瓶放在门口,义务巡楼的太婆太爹就会提走灌满。
老吉说,当初感谢人家,他们还接受,后来就不接受了。他们说举手之劳还说谢谢,那就不是772号楼的人了。
这就是772号楼给我最初的印象,邻里互助不讲价钱,隔壁帮忙不谈条件。
1992年,我从市饮食服务公司办公室调到好乐大酒店司职副经理,与老曹配对搭班子。老曹也住772号楼。那时好乐大酒店正在装修改造,职工食堂暂时关闭,我就隔三差五去他家蹭饭。有次我在他家见到“卫生值日牌”,上面写了两排字:按时下交,请勿丢失。
老曹介绍,每家一周卫生值日,雷打不动,是我们大家共同制定的约定,不能违犯。他说完拿起扫帚和垃圾铲出了门外。刚才上楼梯的时候,我们都见到在楼梯拐角处有蜂窝煤煤屑和一根冰棒纸。
772号楼这种公众轮流做卫生的办法,当时我就移植到我居住的那栋楼房,还仿照制作了一个卫生值日牌,写上那两行小字。但是,最终无法落地生根,关键是没有一个出色的楼长。习惯养成之初,监督很重要,楼长就是监督的关键岗位的关键人。
老曹有比较严重的偏头痛,发作的时间没有规律,一疼起来脸苍白,天旋地转。那时,他口袋里不能离开头痛粉,一旦头疼痛起来,把头痛粉喝下去,静坐一会儿就没事。有次事情多,忘记买,回772号楼走廊,头疼起来。他不想麻烦大家,十分吃力撑到门口,又十分吃力地开了门。门开了,他“嗵”的一声昏倒在地。病休在家的老王听到了这异样的声响,赶紧出来一家一家查望。发现老曹,他二话没说,立即背老曹去了医院。老曹得救了,老王却病倒了,他背老曹出汗太多诱发感冒,感冒又使他老病复发。有意思的是,老曹吊瓶时,老王的婆婆把排骨汤送到注射室;老王住院时,老曹夫妻俩把鸡汤提到他的病床前……
有意思的不仅仅是老曹和老王礼尚往来,而是整个772号楼都涌动着温情!
其实,772号楼邻里守望是一贯的,所以才有余红萍的老伴中风后邻居们时常上门看望,送医送药送美食;才有四楼住户水管破裂,大家合计着出资修补好的善举;才有送陈金荣老伴去医院就医,遭受雨淋没有一人有怨言。
772号楼是我市众多老楼栋中的一栋简易楼,没有物业管理,但是38年来通过一块简易值日牌,凭着一纸卫生公约的坚守,淳朴的民风扑面而来,真诚的邻里关系令人感动。随着生活模式的不断变化,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和谐的邻里关系不能缺位,家庭的温情需要向外延伸。我们需要彼此关怀,我们需要互相照顾,我们需要置换爱心,我们需要储备温情。我们需要用一种真诚换取更多的真诚。772号楼做到了,而且一做就是38年,在平凡中积累了伟大,在奉献中践行价值,可学、能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
772号楼居民陈烈曾经是我的部下。那时,他在好乐大酒店当厨师,还能打一手好篮球,是一个追求进步、积极向上的小伙子。我记得1993年端午节的前一天,我组织员工将好乐大酒店屋顶上的废旧席梦思、沙发、桌椅等等,全部转运出去。怎样省力又省时?商量的结果是,用三组滑轮起吊。
陈烈等和我一组,但我更多的是关注三个组员工的安全。
有位林姓女员工年龄有点大,手脚没有年轻人灵光,不小心被床架勾住了一只脚。地面上的没听清楼上的叫喊,不停的拉扯着滑轮上的牵引绳索。这样,这位女员工就被吊了起来,情况十分危急。陈烈见此,一个大步跨过去,不顾杂物上钉子、玻璃碎片,利用身高臂长,死死地拖住引绳。危险排除了,但陈烈的一只脚扎进一枚钉子,扯半天才扯出来。当时,好乐大酒店要嘉奖他,他态度坚决地谢绝了。
一滴水珠见太阳,一枚叶子知春秋。所以,当上出租车司机的陈烈在2010年捡到价值15万元的钱物,毫不犹豫地归还失主,我一点不惊讶;虽然家庭不富裕,他却多次捐款资助贫困学生,我依然不惊讶。
772号楼还有位居民叫王洛春,曾经是中心商场一名职工,在烟草专卖柜工作,跟市烟草专卖的有关同志比较熟悉。我任黄石饭店经理时,有位职工的双亲从农村进城和他一起过生活,因父母无工作,日子过得比较艰难。为了减轻负担,他父母打算利用住房客厅开一个小卖部,经营柴米油盐酱醋茶,兼营香烟,赚点生活费。但烟草是专卖的,专卖证不容易申请到手。这位职工找到我,希望我出面,请王洛春帮帮忙。我满口承应。
王洛春我熟悉,我开口后他十分愉快地答应了。原以为有王洛春周旋,事情定会办得顺风顺水。事实上,他先后跑了一个多月,才把证照拿到手。承办这件事的烟草专卖负责人后来对我说,这个人和王洛春无亲无故,他如此卖力替他说好话求人情,我们是被他感动了,才特事特办的,不然的话还要等。
我和我的那位职工特别感动,特意安排一桌饭,他坚决不去。他说,挹江亭的人向来帮忙不求回报。
写到这里,我想起著名法国作家罗兰说过的一句话:“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陈烈、王洛春凡人善举的养成,与他们良好的家风和身居772号楼良好楼风有直接关联,家风和楼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塑造他们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所以,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和楼风的烙印。所以,关键时候他站得出来,困难时候他顶得上去。
也正为如此,已经搬出这栋楼21年的刘细兰还会每月主动上门为瘫痪在床的曾经的邻居理发,一理就是14年,从不收一分钱;1995年就已搬离772号楼的徐恩忠一家,至今他每年春节,都会回到这栋楼,看看老邻居,串串门,帮帮忙;曾经在772号楼租住半年为孙子陪读的曾海燕,对这里邻里和睦、亲如一家十分留恋。楼风折射家风,家风升华楼风。好的家风和楼风,共同提升了人与人的温度,加深了是做人的厚度,彰显的是文明的深度,托起的是心灵高度。